首页>首页

吉林油田绿色融合发展的时代路径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5-03-04

  松江奔涌,沃野无垠。

  翻开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吉林油田”)的“家底账本”,挑战与机遇并存:历经60余年开发,常规油气资源劣质化加剧,稳产压力逐年攀升;地处生态脆弱的松嫩平原,环保责任重于千钧。面对这道既要端牢能源饭碗,又要守住绿水青山的必答题,吉林油田将“绿色融合”写入了发展基因。

  2024年度,吉林油田累计完成油、气、新能源当量523.5万吨,同比增产33万吨,再攀历史新高。

  “过去拼资源,现在拼技术;过去讲产量,现在讲质量。”吉林油田基层管理人员的一句话,道出了转型的核心逻辑。

  年过甲子,老企转型,吉林油田展现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突围智慧,更标注了中国能源革命的“吉林坐标”。

  二氧化碳成了“香饽饽”

  每天,吉林油田大情字井黑79区注入站的值班人员,都要对二氧化碳压缩机运行数据进行加密监测。

  “截至目前,最先试验的黑79小井距区块,核心区的采收率已提高25%以上,产量比水驱提高6倍。”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青年技术攻关团队骨干李功科说。

  自1959年发现以来,吉林油田已开发60多年,是典型的低丰度、低渗透、低产出“三低”老油田。随着开发年限增加,资源劣质化问题日益突出,采收率不足30%。容易被水驱出的石油日益减少,想要从地下岩层中“挤出油”来,愈发不易。

  20世纪90年代开始,吉林油田启动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目前,研发形成了九大核心技术,累计申报国家专利技术30多项。

  “二氧化碳是低渗透油田后期采油的有效介质。将捕捉的二氧化碳灌注到地下,降低原油黏度,加速流动,并驱赶到生产井。在有效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比传统的注水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四分之一左右。这相当于开发了一个同等规模的新油田。同时,又将二氧化碳永久封存了。”吉林油田二氧化碳开发公司(一体化中心)经理张德平说。

  “截至2024年底,我们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近400万吨,累计碳埋存总量位于国内前列,相当于植树3400万棵或200余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张德平表示,吉林油田建成了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CCUS-EOR示范项目。

  今年,吉林油田将动工建设一条吉林石化-吉林油田长达400公里的二氧化碳管道。“这将是国内注入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张德平说,该工程是吉林省绿色转型重点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输送二氧化碳能力430万吨。

  项目建成后,将捕集吉林石化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输送至吉林油田,预计每年埋存二氧化碳量超过400万吨、驱油产量超过100万吨,进一步实现“碳减排”与“油增产”双赢。

  张德平表示,到2028年,吉林油田碳消纳能力将达到580万吨。

  捕集、注入、驱油、埋存、利用……把二氧化碳“锁”进岩层,从排放物变为“增产剂”。曾经的“能耗大户”,如今化身“碳汇工厂”,在松辽盆地深处构筑起“地下封碳、地上生绿”的生态闭环。

  草原上崛起“绿能矩阵”

  吉林西部,“能量”巨大。

  吉林省松原市风光资源丰富,风电可装机量约2300万千瓦,光伏可装机量约1500万千瓦,分别占吉林全省资源总量的33.3%和32.6%。

  2021年10月,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面启动。吉林油田位于“陆上风光三峡”核心区,新能源业务发展与地方产业政策高度契合。

  油气企业是耗电大户,吉林油田每年耗电量约14亿千瓦时。

  对此,吉林油田用风光资源来破解“电费困局”。

  一是“争风”。在前郭县查干花镇昂格赉村附近,88台风电机组迎风转动,源源不断将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通过国家电网输送到省外。

  “每台每小时能发电6200多度。以前我们油田是用电大户,现在正向发电大户转变。按照规划,昂格风电场年发电能力16.3亿千瓦时。同时,节约标准煤近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30万吨。”吉林油田新能源有限公司昂格风电场副主任李泽说。

  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是中国石油目前建成的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式上网风电项目,也是吉林省目前所建成的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式风电项目。作为吉林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2023年开工,2024年9月顺利建成且一次性并网运行,成功打通了油田绿电“外送通道”,实现从自消纳到规模外送的跨越。

  二是“争光”。昂格风电场向北100公里,吉林油田莲花光伏电站66KV升压站近6万张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向吉林油田生产一线输送清洁绿色电力。

  这是吉林油田首座也是最大一座集中式农光互补电站。“农光互补项目要注重以光促农,农光协同。这里占地2万亩,农田复垦面积达到90%。”吉林油田莲花光伏电站66KV升压站站长张连威说,确保既要种好“太阳”,又要种好农作物,守好“红线”。

  “2024年发电5000多万度,为企业节约电费3500余万元。”吉林油田新能源公司新立电能管理站站长朱周健说。

  “2024年,吉林油田绿电突破6亿千瓦时,与2021年对比,清洁电力占比从0上升到28%,碳排放总量下降13%。”吉林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经理马晓红说:“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新增产能位居集团公司前列,实现代替天然气能力超4600万立方米。”

  查干湖畔的“零碳答卷”

  在松原查干湖畔的碧水蓝天之间,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Ⅲ区块的智能化采油设备正悄然运转。与传统油田不同,这里产出的每一滴原油都镌刻着“零碳”印记。

  在2024年的上海进博会上,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Ⅲ区块零碳油田先导示范区获得了“零碳工厂”标准试点荣誉称号,成为目前国内油气生产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近两年,吉林油田在该区块通过利用井场和周边空地,配套建设了风光发电、光热地热、空气源热、储能、二氧化碳注入等多能互补供能模式,实现区域用能100%的清洁替代。

  “传统的原油开采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零碳’原油的生产用能全部来自清洁能源,可以实现原油生产零碳排放。”吉林油田新能源事业部马晓红说,以“零碳工厂”为样板,吉林油田构筑了新能源拉动油气发展的新格局。目前,该区块4座集约化油井大平台,替代传统分散井场,土地利用率提升5倍。

  吉林油田通过推行大平台集约化建产模式,建成了亚洲最大陆上采油平台集群,不仅降低了传统用能,征地面积也节约了80%,采收率则提高了8.7%。

  抑制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是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石。通过集约化建产,吉林油田现已有的55个大平台,通过机采、集输、供配电等生产用电用气压降,实现了节能降碳创效。过去两年,吉林油田生产用电连续两年负增长,减少电费支出1.5亿元,自用气消耗年均压降8%,累计创效6000万元;开创了国内高寒地区支干线冷输先例,7000口油井告别加热炉,年节气量相当于15万户家庭用气。

  从“一油独大”到“三分天下”方略,从“油气当家”到“多能并进”布局,吉林油田发展实践昭示:传统能源企业的华丽转身,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或产业替代,而是一场涵盖理念革新、技术突破、模式再造的系统革命。

  “作为吉林省能源支柱企业,近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未来发展优势培植、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今后,将进一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供能结构向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深度转变,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吉林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沈华说。



初审: 范禹彤 

复审: 王奕苏 

终审: 杨波

相关新闻

关于今日东北亚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上投稿  |  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  |  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25 neabrid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东北亚版权所有   吉ICP备 0500260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