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总是令人心驰神往。
它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生态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维系着区域乃至东北亚的生态安全,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长白山的生态环境,是吉林持之以恒的追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长白山保护事业走过了60年栉风沐雨的铿锵岁月,走出了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区域特点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坚持政府主导,坚守保护第一
1960年,保护区建立伊始,各级主管部门和长白山管理机构就坚守“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原则,把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第一责任和首要任务。而从建立保护区到成立管理委员会,是长白山保护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一个个数据、一项项措施诠释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所走过的坚实脚步:
累计投入50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实施重大生态保护项目130余个;
开展“红松种源封闭保护”行动,舍弃近500万元承包金,放弃每年1亿多元的经济收益,全面禁止保护区内红松果实承包采集行为,使生物链得到休养生息;
实施松花江大峡谷综合整治项目,斥资2亿元拆除了保护区内5家宾馆,保护了松花江源头的环境……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启动,“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严格落实,强力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整改,协同建立“层次清晰、标准明确、协作共治”的联盟协调机制。
建立联合保护机制,加强保护能力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指出,要建立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联合保护机制,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发展和改革、文化和旅游、财政、公安、应急管理、教育、科技、气象、地震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建立保护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政府负责召集,成员单位包括省政府相关部门、保护区管理机构、保护区周边区域县级以上政府和相关单位。这为新时期长白山保护区建立联合保护机制与加强保护能力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同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践行生态保护理念,形成更大的合力。
如今,长白山的生态保护已由单一模式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并逐渐突破自然保护区边界,从区内延伸至区外,形成“大长白山”区域联动格局,着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目前,长白山已顺利通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0年评估,被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示范单位。
协调人与自然,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60年的峥嵘岁月,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形成了“以生态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引领,以文化产业和特色生态资源产业为两翼支撑,以矿泉水产业为引擎推动”的四位一体产业格局。生态旅游作为区内旅游业的主要形态,连接起“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成就了长白山经济的高质量转型。“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脉连接发展,让人类融入自然”,走出一条“低碳节能建设,打造融入自然的生态城镇”道路,努力形成山水林城相融、低碳节能慢行、人文气息浓郁的绿色城镇,努力把长白山建设成为世界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通过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不断的努力,如今的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先后获评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国际慢城”、全国4A级景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呈现了“旅游城镇化、城镇景区化、景区国际化”的理念,不仅有着江南水乡的娟秀气息,也散发出欧洲发达国家小城镇的闲情逸致。长白山先后纳入东北东部区域“12+2”经济带、“一带一路”全国旅游城市联盟,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球9月首选生态旅游推荐地”“中国十大休闲胜地”等多项荣誉,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同时,还荣获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白山作为“吉林文化标志性符号”的品牌形象日益彰显,在把自身打造成为具有东北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同时,还积极发挥着对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的辐射引领作用。
强化科技支撑,扩大国际影响
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近年来,长白山地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在强化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从科学决策到项目实施与监管乃至事后评估,只要涉及保护、发展、民生等方面,都会采取集体商议、专家智囊研讨、专业机构参与等方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在传承既有保护经验的同时,长白山坚持与国际接轨,积极拓展生态保护国际合作,连续举办四届“长白山国际生态论坛”。
回首60年光辉历程,在长白山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长白山人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态赞歌。在实现“中国梦”“绿色吉林”的征程中,长白山保护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韩金祥 通讯员 邓红兵)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20 neabrid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