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平台瞄上付费抢票“商机”

  “加价抢票”游走在法律边缘

  一张小小的车票,承载着无尽的乡愁。

  春运抢票大战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在这个被称为“史上最难抢票年”里,抢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成为许多在外打拼的游子们最迫切的心愿。面对各种抢票难,各大网络平台却似乎发现了抢票需求带来的新商机,并趁势推出“付费抢票”。

  抢票收费项目多

  “抢一张回东北老家的车票太难了,百兆宽带、360浏览器,手机电脑打开页面准备好,看好时间倒计时,结果是票一放出来几秒就不见了,怎么也抢不到啊。”在济南工作的小张每年都要为抢春节回牡丹江的火车票而烦恼。

  在这个“史上最难抢票年”里,用抢票软件刷了几天也没有抢到车票的小张被同事推荐选择用某平台的“付费抢票”服务,多花了130元,抢得一张原价为417.5元的硬卧火车票。

  “为了提高成功率,选择了一家网络平台推出的‘66元VIP专人抢票’,及‘加34元可升至专人超光速抢票’,还支付了25元的配送费和5元的代购费,抱着试试的想法下了单,没想到两天后就收到抢票成功的短信。”小张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多花130元心里虽然不舒服,但能有张回家车票,不情愿也认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小张那样多花钱就能抢到票。西安姑娘李晓莉在“智行”购买了抢票服务,却一直没能抢票成功。

  “在智行上添加了11个备选车次,一个都没抢到。”李晓莉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无奈之下,她和朋友最近几天每天早上守在电脑前,登录12306,选好乘车区间和时间,快到8点时刷新几次抢票。与此同时,她花66元在智行上购买的抢票服务也在不停刷票。

  10日,经济导报记者在济南火车站看到,窗口买票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互联网购票和取票厅里也人头攒动。侯车入口是拖着大包小包行李的人排队等待进站侯车。

  “之前10月份的时候在携程网买过去上海的高铁票,付费时才发现多收了20元的保险费。打电话问客服,发现是默认选择了保险。”正在侯车的刘先生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方平台的这种行为有欺诈消费者的嫌疑。

  加价多可能会优先购得车票

  其实,自火车票可网购以来,奇虎360、百度、猎豹等浏览器或网站都开发了捆绑式刷票软件。奇虎360还曾因捆绑式刷票软件遭到工信部约谈,但年年的抢票大战使得这些软件反而越来越火。

  今年,各家抢票软件甚至与携程、途牛、智行、去哪儿网等国内众多第三方平台合作推出了付费抢票服务。这些有偿服务按照抢到票的概率收取不同档次的服务费。选好车次和抢票套餐,支付火车票费用和抢票服务费,平台就可以自动帮着抢票。

  经济导报记者下载了智行APP,发现其推出了10元极速抢票、20元闪电抢票、30元光速抢票套餐,如果选择30元的光速抢票套餐,则可提高购票成功率25%。

  “还没抢到?建议试试插队出票。”这行字就写在智行APP的刷票页面中。当经济导报记者选择购买66元的抢票套餐后,还可以在刷票过程中购买单价2元的“插队券”,可买的数量没有上限。“插队券”可以帮助优先出票,购买的数量越多,出票优先级越高。

  在去哪儿网,经济导报记者选择购买济南到武汉的高铁票发现,其推出的20元高速抢票宣称抢票成功率可提高50%,30元的极速抢票成功率则可提升80%,并承诺抢不到全额退款。

  携程网的春运火车票业务则推出了“抢票套餐”,分别有66元的VIP专人抢票、30元的极速抢票,以及20元的百度钱包高速抢票。选择抢票套餐的同时,页面还会推荐24小时VIP抢票服务。这一服务将提供纸质车票,乘客需填写收件地址并支付25元的配送费和5元车票代购费。

  经济导报记者就此拨打携程网客服电话,客服人员表示,公司有专门的抢票系统,由于票量有限,系统会根据用户购买服务付钱的多少和下单的先后顺序分配火车票。

  携程网公关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出加价服务是为帮助旅客优先购得车票,该服务是基于“自愿原则”,旅客也可选择不买,但若不买可能会面临出票失败的风险。

  第三方平台是否涉嫌倒票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多数平台推出的抢票套餐都是默认勾选,加价价格从最低10元到最高130元不同,其中,去哪儿的抢票成功率显示最高,飞猪网对于成功率只字不提,而智行火车票的成功率随着选项的增多而大幅提高。

  对此,通过加价服务抢到车票的小张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很想了解加价价格是如何设定的,加价成本是否能够公布,不同套餐的成功率又是如何计算的,有些平台宣称加价到一定程度成功率可提高80%,是否涉嫌虚假宣传。

  至今仍在为回家车票而奋斗的李晓莉则认为,付费抢票平台的加入扰乱了正常的秩序,对正常排队买票的人不公平。“付费抢票实际上就是用技术手段来获取车票,和车站打击的倒票黄牛本质是上一样的。”李晓莉这样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携程网公关部10日向经济导报记者回应称,平台收取的是服务费,并且是为顾客个人购买车票,和黄牛倒票有本质区别。

  铁路12306客服人员则表示,第三方平台上的购票交易所引起的纠纷,12306官网是不予受理的,乘客需谨慎购买。

  济南铁路局客管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铁路部门近年来为应对各方面问题在技术上不断迭代升级,借助了阿里巴巴的云平台,极大提升速度;为防止“票贩子”先买票占坑后深夜“倒票”,将系统于晚11点至早7点关闭;为防范第三方刷票软件影响购票公平,甚至推出过令广大乘客吐槽不已的图片验证。

  而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前几年,代抢票是一项不付费的服务,为何今年普遍推出付费抢票?互联网分析师孙伟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各大浏览器及在线旅游巨头而言积极布局抢票,除了借此获取流量和用户,反哺其他主营业务,火车票背后的经济账也日益明显。

  比如在订票相关收入方面,所有的抢票软件的云抢票功能都默认购买20或30元的VIP极速通道,用户购买这个通道可以拥有更大的带宽或者提前出票;此外可付费购买或者分享给好友获取抢票加速包。送票上门的快递费、交通意外险也是一笔大收入。

  抢票软件在打“擦边球”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付费抢票是否合法问题,山东德衡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明君10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偿抢票从本质上侵害了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其表现形态是采用技术手段为一部分人带来了便利,却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权益,违反了公平原则。

  贾明君说,火车票属于管制类的公共资源,不是自由经营商品,平台收钱代刷实际上是一种代购行为,也应当具备相应资格。依据铁路相关文件规定,即使有关企业取得铁路客票的代理销售资格,服务费每张客票最高也不得超过5元。不是铁路部门授权的代售点的网络平台的付费抢票行为至少是非法经营。

  而且,利用技术优势变相作弊,加重了12306网站的拥堵程度,损害更多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利。从社会影响的层面,“有偿抢票”与“倒票黄牛”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在破坏有限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秦前红则表示,抢票软件目前很难说违法,仍然还是在打“擦边球”。付费抢票为特定他人代购车票,赚取代购费,和倒卖车票的行为方式截然不同,其客观上是破坏了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但未必达到刑法处罚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互联网售票及抢票软件等行为。”贾明君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付费抢票是一种“技术黄牛”行为,但目前我国尚无系统性政策对此加以规范,也亟待相关政策来明确。

  秦前红认为,不管是出台新的部门规章还是新的司法解释,还是针对交通工具票价问题进行更高层级的立法,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最重要的,是要规定“有偿购票”有一定的手续费比例限制,与高价牟利、扰乱火车票公益属性的“黄牛党”区隔开来。


作者:吴淑娟编辑:周大伟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05002603